企业动态 分类>>
白露养生指南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
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
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


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白露,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7日到9日。
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,暑热基本结束,昼夜温差渐渐拉大,有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说法。此时,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,秋高气爽;南方地区尤其是秋雨多的地区,可能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。
白露有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。”意思是白露之后,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,燕子等玄鸟也飞归北方,各类鸟儿都开始储存食物以备过冬。

白露后身体最怕五件事!
记住5个“三”,身体保健康
这段时间天气状况是
白天热、早晚凉
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
时常有露水凝结
正应了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
常言道
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
白露时节,暑气彻底褪去
真正的秋意愈发浓厚
鸿雁排成队列南迁
秋虫的鸣唱渐渐稀疏
树叶染上深浅不一的金黄
秋意在枝头慢慢晕染开
天空澄澈如洗
云朵也似被秋风轻拂过
变得纤薄而悠然
“露从今夜白”
描绘的正是这般景象
仰望高远辽阔的天空
静观悠然舒卷的云朵
呼吸清冽干爽的空气
天地间满是开阔清朗的秋之韵味
白露后
养生重在预防“秋燥”!
1、白露养生|小贴士
-宜-
【吃】宜多食用山药、白萝卜、莲藕、银耳等健脾润燥的食物,多食用柚子、葡萄、蜂蜜等滋阴生津的食物。
【起居】夜晚睡眠盖好薄被,注意足部保暖,避免寒气入侵。
-忌-
【吃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,同时要少吃油炸、烧烤类食物。
【起居】忌熬夜、足部受寒、室内不通风、过度贪凉、剧烈运动。

2、白露后|身体最怕这五件事
一怕|受凉
白露后气温骤降,寒气易入侵人体,容易让人因受寒而出现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。建议:白露后要及时增添衣物,尤其注意腰腹、足部保暖。
二怕|肚子受寒
肚脐部位的表皮很薄,寒气最容易穿透弥散。白露时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。建议:夜寝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注意胃部保暖,保护身体阳气。
三怕|开窗少
白露后气温转凉且干燥,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,白天只要室内温度适宜就不宜总关窗。建议: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,让秋风驱散暑热残留的湿浊之气,也能让室内空气更清新。
四怕|乱贴秋膘
现在肉类等食物丰富,白露时再盲目“贴秋膘”,会带来肥胖和超重的问题。秋冬季节,人体代谢相对缓慢,更易囤积热量发胖。且此时人的胃肠功能在换季时较弱,食用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胃肠功能。
五怕|过量运动
白露后天气凉爽,容易让人想运动。适量运动是好事,可促进血液循环、加快新陈代谢。但如果过量运动,尤其是剧烈运动,会伤身。建议:白露时节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瑜伽、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,以增强体质。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,避免大量出汗而损伤阳气。

3、白露养生|做好“5个三”
白露补水|多喝三汤
雪梨百合汤——润肺止咳
白露后,气候干燥,容易出现干咳无痰、咽干鼻燥的情况,推荐喝雪梨百合汤,润肺止咳的效果很不错。白露时正是雪梨新鲜上市的时节,可取一个雪梨去皮去核切块,加入适量百合、银耳,再加少许冰糖,一同炖煮至食材软烂即可。此汤清甜滋润,能有效缓解秋燥引发的不适。
莲子银耳羹——滋阴润燥
白露的燥多为凉燥,易使人感到皮肤干燥、口干舌燥,部分人还会有睡眠不佳的状况,推荐常做莲子银耳羹来喝。准备莲子、银耳、红枣,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,与莲子、红枣一同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至银耳出胶,最后可根据口味加些蜂蜜。莲子能养心安神,银耳可滋阴润燥,二者搭配,对滋养身体很有益处。
山药排骨汤——健脾益胃
白露时节,脾胃容易受寒凉影响而变得虚弱,适当喝些山药排骨汤能健脾益胃。选用新鲜山药去皮切块,搭配排骨,再加入少许胡萝卜、玉米等,一起炖煮。山药健脾,排骨能提供营养,这道汤不仅美味,还能帮助调理脾胃,适合白露时节食用,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。
白露饮食|多吃三菜
白萝卜炖羊肉汤——温补润燥
白露时节,天气转凉且干燥,养生重点是温补同时兼顾润燥。因此,推荐一道“白露暖身汤”——白萝卜炖羊肉汤,既温补又能缓解秋燥。白萝卜可清热生津、化痰止咳,羊肉能温补气血,二者搭配,很适合这个季节食用,在白露前后都可常吃。
莲藕炒肉片——滋阴健脾
在白露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候,既要应对秋燥,又要顾护脾胃,建议大家多吃莲藕。莲藕有很好的滋阴润燥、健脾开胃的作用。推荐莲藕炒肉片,莲藕脆嫩,肉片鲜香,营养丰富又美味。不过,莲藕性偏凉,烹饪时可搭配些温性食材,且不要过量食用。

山药炒木耳——健脾益胃
山药本身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,木耳能滋阴润肺,同时富含多种营养,可弥补因秋季气候干燥、食欲受影响而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问题。
白露睡眠|注意三点
早卧早起——养肺敛气
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,早睡可以顺应阴气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,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一般来讲,晚上10点半前入睡,早晨6点半左右起床较为适宜。
起床要慢——稳定血压
白露后,早晚天气逐渐变凉,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,而应躺在床上,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。对于高血压患者,建议起床时遵循“三个半”原则,即醒后平躺半分钟,坐起后保持半分钟,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,然后再下床活动。
睡前泡脚——通经活络
秋季感到疲乏的话,可用艾草、生姜煎水,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,温通经络效果好,入睡前泡一下,能消除疲劳,有助睡眠。
白露最忌|三个习惯
一忌 | 露脚踝和腰腹
白露后寒气渐盛,脚踝和腰腹部位对寒冷较为敏感。若仍穿着露脚踝的鞋子、短款上衣,寒气易从这些部位侵入人体,可能引发关节疼痛、腹泻等问题,损伤身体阳气。
二忌 | 频繁进出空调房
白露时外界气温下降,但不少人仍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,且频繁进出空调房。室内外温差大,易使人体调节功能紊乱,导致感冒、头痛等不适,也会加重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。
三忌 | 熬夜且不补水
白露气候干燥,熬夜会进一步耗伤阴津,若再缺少水分补充,会让身体更处于“缺水”状态,容易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粗糙、便秘等问题,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免疫力。
白露保健|三个穴位
秋燥引发的常见问题有鼻炎、感冒、咽喉炎、皮肤干燥、便秘等,在白露时节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缓解。
鼻炎——揉迎香穴、鼻通穴
迎香穴与鼻通穴常被用来改善各类鼻炎、感冒等问题,前者在鼻翼外缘中点旁,后者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。白露后天气干燥,鼻腔易受刺激,常按这两个穴位可缓解或预防打喷嚏、流涕等不适,尤其通鼻效果相当明显。
按摩有助缓解干燥

鼻炎:揉迎香穴、鼻通穴。迎香穴位于 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通穴在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。常按这两个穴位,能改善因秋燥或受寒引起的打喷嚏、流涕等症状,通鼻效果显著。
咽喉炎:揉合谷穴、照海穴。合谷穴在双手虎口位置,能缓解咽喉肿痛;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,位于足内侧、内踝尖下方凹陷处。同时可交替按揉列缺穴、太溪穴和天突穴,能更好地起到增液润喉的效果。
便秘——揉天枢穴、太溪穴
中医认为,肺和大肠相为表里,白露时节秋燥易致肺有热,进而影响大肠,肠内有热耗损津液,便容易引发便秘。天枢穴位于腹部,太溪穴在足内侧,按揉这两个穴位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,缓解便秘。

2025-09-07 15:15
浏览次数:243次
返回列表